关于英石,他们昨天是这么说的——含英咀华潤清晖系列报道(七) | “英山五人行”文化论坛
23日下午,作为顺德英石展重头戏的“英山五人行”文化论坛在清晖园举行。
小广场,开放式,不仅众多石友参与,也不时有游人驻足聆听。这个下午,更多人知道了英石。
论道英石
英石回家。自称清晖园守门人的舒翔园长担任主持,以杨万里诗迎接嘉宾。五位主讲人畅谈对英石赏玩和古典文化的思考,角度不同,各有干货,确有“一峰过了一峰来”之感。
来自常州的传统石藏家金炜先生是高级建筑师。他认为,对形的把控,是赏石的核心问题。如何判断形的优劣,他提出三条标准1,时空的关联性。赏石不能脱离特定时空。2,结构的数字性。自然万物有其客观规律。3,形式的象征性和意境的抽象性。
顺德英石协会副会长,国画家邓培文先生从绘画的角度谈英石审美。他认为,所谓“丑极而美”,丑是古拙。并非只有“云头雨脚”的造型才是美。石无不美,也没有统一标准。石头的不确定性,也是赏玩的乐趣所在。
资深海派赏石家杜海鸥先生回顾了英石市场的发展历程,并介绍自己的选石标准:要么很美,大家都看得懂;要么丑到极致。杜先生的金句是,玩的圈子很重要。
《南山》主编,诗人范白来自英德。在他看来,我们之所以看重古石,是因为古人曾与它对话。玩石头,是与石交流,对石倾诉,是为石头灌注文化的过程。
“供石观”平台创始人,传统赏石青年学者徐旸先生从他的独特角度谈到赏石自信。他提出,无论书画,陶瓷,紫砂,都是人为创造,也只是文人书斋的点缀。只有石是与人对话,所以赏石与其他器物绝非同一层面。与其说学习怎样读出一块石头的好,不如说学习怎样成为一个能与石头对话的人。
五位不同年龄资历,来自不同地区领域的主讲人,各有独特的思考角度。主办方显然希望以更开放和跨越的方式,引发石界内外的更多参与和深思。两届论坛,顺德对英石文化的执着一直是坚定的。而对英石的审美探索,和对传统赏玩的认知与开掘,都还只是刚刚开始。
更多精彩内容
请关注《中华奇石》杂志微信公众号
点击此处:购买2017全套《中华奇石》杂志
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关键字
展会:
/石家庄大展开幕/
美石:
/ 戈壁石置景 /
/ 光速成交 /
/ 金奖遗珠 /
精彩:
/ 始北山房 / 英石 / 柳州 / 灵璧石 / 故纸寻石 /